社企與教會何干?
孫偉光:良心消費就是行公義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教牧事工部於十月二十日,假華人基督教聯會教牧中心主辦「教會智囊教牧論壇(四)──社企與教會何干?」講座,邀得香港 神託會行政總裁趙立基、基督教豐盛職業訓練中心董事紀治興及西區福音堂孫偉光傳道主講,分別從創業經營、良心消費等角度,分享社企和教會成為合作夥伴的種 種挑戰,約五十人出席。
願踏社企「不歸路」
趙立基分享投入社會企業的原因,是希望真正協助弱勢社群投入社會,例如精神病康復者。他指出傳統精神病者康復模式的問題:「庇護工場過度保護,輔助 就業又無法提供真正支援,因即使康復者在工作場所面對歧視,社工其實也無能為力,結果還是無法預備康復者重投社會。」因此,趙立基認為真正要培訓的不僅是 康復者本身,還有社會人士。他以神托會其中一項社企「大茶壺」,即學校的小賣部營運為例,他以企業的運作模式去要求康復者的工作表現,並非另類「庇護工 場」,為他們提供真正的就業機會,同時讓學生認識及接納他們,長遠即希望改變社會的歧視氣氛。
「當過去只能為弱勢社群祈禱,今天社會企業就是真正對他們伸出扶持之手的出路。」但趙立基承認,社企的運作非常講求良好管治,否則營運上得不償失, 或容易落入試探,而在營運過程亦會不斷遇到衝擊,但他堅持:「信耶穌本來就是走窄路,為了服務人群,願意踏上這條『不歸路』。」
社企正如寶芝林
紀 治興亦以豐盛髮廊為例,並引蔡元雲醫生的話,指「豐盛就像寶芝林」,而當中每個髮型師就是「黃飛鴻」,教一群雙失或難以融入社會主流的年輕人「學做人及以 一技之長糊口」,兩者兼顧。而除了把「黃飛鴻」帶給髮廊的學徒,髮廊本身亦有團契,讓他們與耶穌相遇。還有重要的一環就是顧客,紀治興說髮廊定期也有由顧 客反過來為學徒洗頭的活動,「目的是讓顧客體會『洗頭也都很需要技巧』的,從而不再是同情一班邊緣青年,而是欣賞他們確是認真地在工作。」
另一方面,紀治興認為豐盛一類的社企,受助者除了一眾獲得生計及永生盼望的人外,還有一群得以在當中實踐召命的信徒,他尤指中產中年的男士:「他們 是『社會剩餘的才幹』,明明還有魄力,但在社會上可做的事已經不多,在教會中又找不到實踐召命的岡位,那麼社會企業就是一條出路。」
良心消費就是行公義
孫 偉光則分享教會以消費者身份參與社會企業,一大屏障是討論空間太少,結果社會企業這種另類的選擇少有得到支持,「但其實透過討論才可讓會眾去真正理解社會 企業,並衡量是否參與。」但他又進一步說「就算順利參與,最大挑戰反而是如何把良心消費延伸到會眾的日常生活,而非僅限教會活動。」
「當我們指責一般企業唯利是圖,其實我們本身也是唯利是圖的消費者。」他指出我們從小的教育就是要當個「精明消費者」,而非一個「對生態環境、對生產者生計有底線的良心消費者」。而他認為社企、公平貿易等,都是良心消費的選擇。
他指出信徒有責任作出良心消費:「堅持良心消費,支持受剝削的窮乏人,其實就是活出天國的公義價值觀,同時向世界的不公義抗議。」他又分享經驗指與社企成為夥伴,動用教會內的資源其實不多,但換來是寶貴的良心消費的一課,及行公義的見證。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