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2

社會企業:用企業家精神創新公益

    說到社會公益慈善,我們通常想到的是捐贈、濟弱、作為“散財之道”的慈善組織。這的確構成了傳統公益慈善的核心模 式。慈善組織營造了一個“第三方付費”的機制,使用捐贈者的公益資源,向弱勢群體提供無償或低償的服務。近年在英國逐漸成熟起來一個新概念----“社會 企業”,突破了傳統慈善組織的運營模式,為社會公益創新了新的路徑。 

    所謂“社會企業”,簡單說就是運用企業的經營手段來實現社會目標的組織。它的特點有三:其一,目標在于社會公益,從而是非營利組織的一種 形式;其二,有成形的自我運營模式,主要通過運營而不是募捐獲得資源;其三,常常通過與社區的利益反饋運作。因而,看一個社會企業,只需抓住它的兩條鏈: 一個是社會鏈,即它面對和解決的社會問題;另一個是商業鏈,即它的經營模式。 

    以英國為例,社會企業的運營領域涉及教育、交通、回收、服務、健康、住房、建筑、期刊、餐飲等各個方面;而它們的社會目標,包括艾滋病、 精神疾病、吸毒、犯罪、失業、文盲、殘疾、老人等等最難以應對的社會問題。社會企業的概念在提出之后很快推廣開來,正因為通過它的模式創新,一方面大大拓 寬了慈善組織可能應對的社會問題范疇;另一方面突破了慈善組織對“第三方付費”的資源依賴,開創了自我運營的慈善模式,從而為慈善組織最普遍困惑的問題 ----資源不足和資源依賴----提供了新思路。

    將社會目的與企業運營手段結合,可以創新出各種社會企業的模式,在此僅以英國的一些成功案例為由,介紹六種常見的社會企業創新模式,以便 激發更多的創新。

    模式一,發現并直接連接相互關聯的社會需求。例如一個叫TRACK2000的廢舊物品周轉組織,是兩個無業人員創辦的集物資回收、維修、 二手銷售為一體的機構,至今已有近20年歷史。它的商業鏈是將廢舊物資回收的需求與貧困家庭對二手貨市場的需求連接起來,中間再加入培訓無業人員維修技能 的中轉站,從而節省了大量的組織運作成本;在社會鏈上,卻同時兼顧了環保、扶貧、無業人員救助等三方面的社會效益。另一個類似的例子是“好食物計劃”,即 把超市即將過期但尚新鮮可口的食品免費拿來,通過救助站分發給流浪人員,向他們提供不僅是吃飽,而且是有營養、有質量的食物。它的經營成本也只有管理協調 支出,這都是組織通過運作實現其社會目標的典例。 

    模式二,創造和分享利潤空間。一般的企業是創造利潤,為資產所有者積累財富。如果企業同樣創造利潤,收益卻用于社會事業,那么,它就是社 會企業了。例如“大問題”雜志社,它首先是一個普通的雜志社,雜志內容與流浪者、慈善也無關系,唯一不同的是雜志經營利潤不是被投資者拿走,而是讓利給銷 售者了,這些銷售者都是失業或流浪人員。通過低價提供雜志,大問題雜志社已為51000個無家可歸者提供了一個自立生活的機會,實踐著雜志社創辦初的宗 旨:讓流浪者有尊嚴地生活。 

    模式三,內部捐贈。如果說傳統的慈善模式是甲捐給慈善組織,組織為乙服務,那么這種社會企業模式中的甲就是該慈善組織自身。例如“相信觸 覺”戲劇治療團,讓殘疾人參與到表演中,改善其身心狀況,給他們快樂健康的生活。該組織的經濟平衡主要依靠它的創始者----一位已退役的著名舞臺表演 家,通過自己的義演收入反捐回組織。 

    模式四,是最多用、最常見的創新模式,即救助并開發人力。傳統對弱勢群體的救助偏重單純的“給予”式,而社會企業所做更多在于為他們提供 自立生存和能力發展的機會。例如Cyrenians農場,收留無家可歸青年,讓他們參與勞動,并用自己的工作所得負擔自己的生活,從而使他們同樣可以有體 面的而不是被救助的生活;再如學徒餐廳,它與培訓部結合,由學徒做服務生,有能力了再自己出去工作;“新生活”類似,專門組織失業和輟學人員成立建筑隊, 給他們創造就業機會;“萬花筒”是以青年俱樂部形式運作的戒毒中心;“第四部門”則是幫助精神病人的,它開設有旅社、肥料廠、木材廠、洗衣店、刺繡公司、 外賣店等六個部門,員工中雇傭了25%的精神病患者,他們不被暴露身份,與其他員工一起工作,獲得自己有價值有尊嚴的生活。中國計劃經濟下的福利企業與此 有些類似,但是社會企業完全是私人運營、自我維系的。 

    模式五,合作經濟。這類社會企業也很多,比如在泰晤士河邊最好地段建成廉租房的合作建房組織,“公平貿易”組織等,合作經濟旨在減少中間 商業環節,減少資本剝削,從而使勞動力獲得最大的收益。 

    模式六,社區利益循環。社區是一個人們相互關聯更緊密的小的社會系統,通過利用社區場館和其他資源,為社區人們提供就業機會、開發社區的 合作經濟,形成社區利益的自我循環,可以整體改變社區的面貌。例如Bromley-by-Bow社區中心就是從教堂向居民開放活動開始,逐漸發展起來的融 藝術、生活、居民所有醫療中心等于一體的社區組織,使倫敦最不景氣地區的社區發展成一個興旺的社區。 

    社會企業的運營模式還有很多可能性,無論哪一種,都離不開兩點:社會關懷和企業家精神。很多社會企業本源于慈善組織舉辦的實體,但是這些 優秀的社會企業,也首先必須是一個優秀的企業,而不是靠好心運作的組織。例如,大問題雜志社是全英最好的雜志之一,學徒餐廳連續三年入選倫敦最佳50家餐 廳,第四部門的瑪麗六姐妹旅舍每每提前一個月就預定滿客,優秀的企業管理經驗使得它們得以存在下去。社會企業的創辦者很清楚,人們可以當作慈善光顧你一 次,但是不可能靠好心維系組織生存。所以社會企業家不僅需要對社會問題的關懷,還需要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以及比企業家更優秀的管理水平。也曾經有人試圖學 習大問題雜志社的模式,用辦雜志救助失業,但是雜志沒有人買,慈善目的也就無從談起了。 

    當然,社會企業之所以在辦慈善時還將經營做得如此優秀,也有它比企業更有競爭力的“王牌”,這正是它的慈善理念。比如大問題雜志的暢銷, 一個重要“拳頭產品”是每期的封面采訪,因為雜志社的特性,他們常常采訪到獨家新聞,包括從不接受商業媒體采訪的名人的訪談;物資回收、旅館、商店等,能 保證客戶,首先它們對客戶的服務絕不比同類企業差,甚至更到位,讓客戶在分毫不損地“享受”到自己所需服務的同時,“順便”兼做了慈善,就會有很多人何樂 不為了。如果沒有這個前提,需要人們在“慈善”與“需求”之間做出平衡選擇,社會企業就很難長遠維系。 

    面對當今社會諸多的艱難話題,如失業、吸毒、犯罪、精神殘疾等,社會企業創新出了一條新的可能的解決途徑。更重要的,是它再次激起的觀 念,即企業家精神和人的創新。社會企業的模式很多,社會企業之外的社會創新空間更大,我們能夠從已有經驗中得到的,除了技術,更需要的是廣博的社會關懷之 心,以及人類自由精神的創意。 

http://www.shstj.gov.cn/big5/Info.aspx?ReportId=905fdac3-3cf4-48f5-b024-632850148f42

Posted via web from socialbizcoach's posterous

Bookmark and Share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