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6

從上帝到人性化的企業 ── 基督徒社會企業初探

陳士齊

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高級講師

企業是人類的創造性活動
「企業」的出現,可以說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人在面對大自然的艱難生活處境時,所產生的一種社群性經濟手段。藉著為人群提供所需要的產品或服務,提 供者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活力及創意的社會組織。

企業之「市場化」
從一開始,企業就具有社會的性質。然而,今天當我們要強調「社會企業」的時候,我們是在一個特定的市場化環境中強調它,那意味著:在人類經濟發展的過程 中,企業變得愈來愈「市場化」。企業要面向的,已不是整個社會,也不是企業創辦者及員工,而是在產品或服務的供求競逐中,與其他企業及顧客所共同產生的 「市場」。而個別的產品市場,又匯聚成整個地方社會的「本地市場」,再與各地市場聯繫起來,形成更廣大的國家市場及世界市場。企業面對市場,本來是應有之 義,但我們所講的企業市場化,是指企業在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中,變得愈來愈單向──在只為了獲取盈利的過程中,企業變成壓榨員工、取悅顧客(而不是真正為 其服務)、打倒競爭者的經營體,以求在市場中生存,為「老闆」賺取盈利。

企業之壟斷與罪化
但若企業只為打倒競爭者,甚至達到壟斷的局面,則它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便可能失卻創意,質素停滯不前甚至下降,最後變成只「服務」老闆或股東。

如此,一個企業,從為員工、顧客、創業者帶來三贏的局面,演變到只為業務擁有者(即後來的股東,而不再是創業者)帶來獨贏的局面,是一個很可悲的過程。這 個股東獨贏的局面,令員工、顧客,甚至整個社會淪為輸家。社會之所以輸,是因為壟斷的情況,令整體社會失卻「企業精神」,亦削弱了創造更大「經濟大餅」的 活力,造成失業;而員工被過度壓榨,又形成許多「在職貧窮」的群體。從「三贏」到「獨贏」的局面,使得社會上能夠從市場化企業獲益的群體大量減少。大部分 為企業工作的員工,需要以超時工作及心理與尊嚴受損等代價來換取微薄的工資。這樣的局面,使一些失業或心靈受損的低層市民,最後為社會帶來犯罪問題。也就 是說,企業之單一市場化及盈利化,收窄了企業的功能,貶損了企業的精神,而產生企業壟斷和罪化社會等意想不到的結果。

重申「社會企業」的概念
──對企業精神的救贖
因此,當社會要為企業活動壟斷或失效而造成的局面,付出巨大的綜援及保安懲教代價時,考慮如何根本改造企業的性質,使之重新發揮企業的「三贏」功能,便是 一種具有長遠眼光的社會救贖工程。但這種工程,只能先從一些小企業做起。

以豐盛職業訓練中心1 為例,它所牽涉的,是一些以前被社會忽視的群體;在一群有心的基督徒為其提供專業服務的過程中,以關心員工利益福祉為目標的社會企業得以成立,並茁壯成 長,證明「社會企業」這概念是可行的,它不單能夠在市場中生存,按照商業原則運作,也令它的員工蒙受其益,使其人性尊嚴得以恢復,其社群地位得以提昇。

教會對社會企業的重要性
豐盛職業訓練中心的例子,顯示出教會對社會企業的重要性。這見諸於教會本身擁有大量人才,甚至是一個潛在的市場,即一群潛在的忠誠顧客。但更重要的是,教 會懷有基督的道,而這道對企業的社會化與人性化,是至為重要的。

從舊約到新約
──上帝群體的社群性
在舊約聖經中,上帝已經啟示以色列人,這個被揀選的族類、上帝的子民,在他們進入的迦南地中,要重視社群性,也就是要重視他們社群中一切的弱小,如孤兒寡 婦,如外邦人,甚至連動物,上帝也命令:「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申二十五:4)舊約人物波阿斯面對外邦女子路得在他的田間拾穗,他的 反應是囑咐僕人不可難為她,反而要留些穀物在田間讓她拾取(參路得記)。上帝多次責備以色列人的,就是他們逼工人在安息日工作,而不容許他們有合理的休息 (以賽亞書五十八章)。這完全因為這些以色列地主(即當時的企業家),在安息日仍求利益的緣故。因此,善待為自己付出勞力的員工,甚至牲畜,是一道上帝向 以色列選民發出的無上律令。

而到了新約,基督的榜樣就更明顯了──衪照顧群眾,「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九:36)。從基督作為大牧人的角度來看,祂施行五餅二 魚的神蹟,就是為了餵飽五千個與祂毫不相干的人,更何況是為了企業而貢獻時間、精神與心力的員工?基督的門徒若作為企業老闆,豈不更應給予他們合理工資?

初期的教會,便是在重建末世彌賽亞社群的願景(vision of an eschatological messianic community)中,建立起他們第一間凡物公用的社群式教會。雖然這教會的存在目的,並非進行經濟活動,但確是為所有參加者、亦即包括外邦人的所有上 帝的子民,提供屬靈上甚至日常生活上的服務,並向外宣揚彌賽亞降臨的訊息。這是一個有活動力及聖靈充滿的組織。

基督徒對企業的「社群化」使命
因此,基督徒(及教會)對資本主義市場化企業的態度,應該是在參考了新舊約中上帝子民及基督的榜樣後,以長遠的眼光投身企業的社群性建設。這樣的建設,正 是對企業的社會救贖工程,其中有基督徒的參與,實在理所當然。

然而,傳統基督徒(及教會)對企業的態度,只是直接量度基督徒所辦的企業在市場上有多成功,而成功每每以企業的盈利與規模來衡量。彷彿基督徒領導的企業愈 多,就愈代表基督徒在世上有好見證,也意味這些企業是「道德的」,或可被基督徒(及教會)認受的。這就造成社會學家韋伯所形容:「我成功就代表我被揀選」 這種市儈化的「成功神學」。

讓「道」進入企業──「基督精神」於企業中的道成肉身式實踐
但從上述的教會宣道與服侍使命來看,基督徒在世上的成功,並不在於他們在市場上如何成功開展企業,如何大量獲利。倘若這樣的企業,並不能「造就」及「建 立」企業當中的員工,及對顧客進行有效的「服侍」的話,那就表示基督徒對企業實踐社群化使命的失敗。進一步來說,只有認真嘗試將基督精神實踐於企業中,才 能達到企業的社群化;而這樣的基督徒參與,才顯出其獨特性,即他真正能夠以基督之道,成就「企業的基督化」;而這「基督化」,就是要讓企業真正回復其作為 「社會企業」的本質。

讓「道」經營企業──進行「基督化」企業經營的經濟神學
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以經濟神學的眼光,看待基督徒對企業應有的參與方式。上帝在基督裏的「經世」作為(God economic activity in Christ),是一切人間經濟活動的圭臬,也是基督徒參與經濟活動的起點,更是思考經濟神學的核心。因為企業在人類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性,基督徒對世界的 經營,便不能迴避參與企業活動。這種參與,是基督徒在世上的經濟使命之一,就是追隨上帝在基督裏對世界的經營,而創建具基督精神的企業,或是對世人的企 業,進行基督化及人性化的經營。

讓「道」重組企業──以教會的形象重組世上企業的持分關係
當基督徒追隨基督的「經世」作為而參與企業建設時,他首先要理順的,是企業的關係結構模式,而這必然受到基督徒的教會觀影響,因為基督徒的教會觀,就是他 的社會觀;他最終的希望,是以教會的形象,來建構每一個社會及社群組織(society in the image of the Church),對企業也不例外。也就是說,他視每一個社群為一個潛在的教會,因而努力達致其中成員的相親相愛。因此,一個基督徒老闆或總裁,不可能視企 業為一個純粹牟利的工具或組合,而對企業中的員工完全漠不關心、無動於衷,只單單追求盈利或個人表現上的成功。縱然他未能直覺感受員工是大家庭的一分子, 他也必需在心靈上如此相信。

一個基督徒老闆或總裁,必需真正照顧到企業中的員工及顧客,而非只為盈利,只為股東的利益而服務,這是基督徒參與企業發展的大 方向大原則。因為在基督徒的教會式社會觀中,他看到企業真正的歸屬,也看到企業真正應有的持分者(stakeholders),並非只有股東,而是包括一 切員工及顧客;而大企業的持分者,更應包括整個社會。因為基督徒應有的信念,是一切人間的企業最終都屬於上帝。因此,企業的關係結構,應牽涉所有的持分 者,而責任上,其實也要向所有持分者負責。因此企業的管治,也要通過適當的機制,向所有的持分者開放。這些特性適用於所有企業,包括公共企業如學校、醫院 及慈善組織。換句話說,所有的企業,尤其是大企業,都有其公共性質,因此也包含公共責任,這點正正是領匯事件的爭持點。正因如此,我們從一開始提出,理想 的企業應該達到員工、顧客、創業者「三贏」的局面,從而令整個社會受惠。

在此,基督徒應提倡「持分者權益合理化」,那就是:應鼓勵「社會企業」將股權分配給員工及顧客,好讓三方面都共同參與企業的管 理與運作。

「道在企業中」的四大方向

成就──人性與尊嚴的復歸
倘若企業是要以基督精神來運作,則人性化便應成為企業運作的實際方向,因為從基督生平的言行來看,基督化的主要內容就是人性化。基督的生平言行,傳遞對於 「人」的基本信念,確信人本身是目的(ends)而非手段(means),故此「人」本身必須受到尊重,個體必須先於群體,因為社會上的群體是由每一個個 體組成。因此,社會群體如企業,以合理方式照顧群體中的每一個人,是一份光榮的責任。這種照顧也符合群體及社會整體的長遠利益,不應只照顧企業中控制權力 及資源的上層分子。

因此,人性化的促成,對員工來說,正正就在於恢復員工在工作上的尊嚴感,這是對員工自身作為「人」之目的性的尊重。倘若員工在 做一份備受尊重的工作,他的尊嚴感自然會產生,而他的人性,也能有所復歸。因此,以基督精神來運作的社會企業,特別適宜讓那些社會一貫忽視或遺棄的人參 與。而持分者權益的合理化,也同樣有利於員工的尊嚴。

運作──善用錢財及營商的手段
一個以基督精神運作的企業,並不否定有效及按商業原則運用資金,也不排斥合理的盈利,因為它充分理解並體驗金錢對企業運作的重要性,那就是:資金是作為企 業開展與擴大的必要手段,而盈利則是量度企業能否在運作經營中創造真正價值的有效指標,因而也成為推動企業創新改進的有效動力。

但在這樣的企業中,牟利並非企業經營的首要及唯一目標,牟利必需從屬於基督精神及社群化使命的大方向,即促成員工及企業的人性 化,促成企業股東及員工對社會的責任感。因此,在這樣的大方向下,善用盈利以擴大企業,或以盈利作其它的慈善用途,比「單單」酬庸股東更加重要。同樣,會 計程序作為問責程序,是必然要充分遵守的。至於財務方面的操作,由於牽涉複雜龐大的金融課題,需要在社會企業精神的大原則大方向底下仔細推敲。

動力──職召的體現、專才的貢獻、工作的服侍
一個以基督精神運作的企業,必然不能缺少一群具基督及社群精神的專業人員的努力及貢獻。這群有心人,不一定需要全部是基督徒,一些懷抱相近價值及心懷的熱 誠之士,自然不應拒絕其參與,以強化企業的社群性質。但整體來說,這群人應懷抱一個類近基督徒工作觀的理想,即工作可被視為職召(vocation),為 了達成一個比個人滿足更高遠的目標,包括榮耀上帝,追隨基督或捨己為人的精神,發揮一己的才能以貢獻社會。工作的本質是服侍,而在現階段社會,工作的手段 是各門專業,因此有心人貢獻的,就是自己的專業才能。有趣的是,只有一個真正具社群性、向所有持分者開放負責的企業,才能讓這些熱誠之士充分發揮才能,實 踐一個基督精神或類近的工作觀。

利潤或收益──真價值的產生
但一個以基督精神運作的企業,其真正賺取或創造的,又是甚麼呢?答案是價值,真正的價值。

正如上面所指出,牟利並非企業經營中追求的首要及唯一價值,因為它只是企業能否真正成功創造其它價值的指標,而且也並非最好或 最終的指標,因為利潤本身懷有一種教人僅僅注視它,並以為有了它就有了一切有價值事物的錯覺。

但其實真正的價值,正在於人性本身,與及從之而來的一系列衍生價值,如尊嚴、平等、自由、友愛、同情、耐心、寬容等。這些價 值,都不能如實及完全被利潤反映出來,因為它們都是屬於心靈、聖靈的價值。它們雖然伴隨產品及服務呈現,卻不依附於產品及服務。很多時,為了短暫的利潤突 破,這些價值往往被犧牲,不再伴隨產品及服務呈現。在不惜一切賺取金錢價值的過程中,許多與人性相連的德性價值,都會被貶損、被忽略,甚至被掏空及虛飾 化。比如服務性企業經常要求僱員對顧客保持禮貌,原意及表面上當然正確不過,但若僱員本身,並沒得到從企業雇主而來相應的禮貌及重視,試問怎能如此苛求員 工?這只會演變為虛飾。勤奮也是另一個如斯的例子。這種苛索員工美德的諷刺反差,只能造成反效果,令人性的尊嚴受損,也令企業虛飾化。惟有以基督精神運作 的企業,才能讓這些價值真誠地產生及呈現,以致裨益顧客,最終令員工及顧客都在一種「奇妙的交換」(wonderful exchange)中雙雙受益。

讓道從企業照射出去──擴大人性化的市場空間
社會企業之所以能成功,除了有賴企業本身精神基礎之確立,還有賴於企業生存的市場環境。在此,我們一定要對市場有確切的認識:市場並非一成不變地只求最廉 價及表面化的產品或服務。市場中的顧客既不盡相同,也有一定的可塑性;塑造過程可以通過企業產品及服務的改進及革新,也可透過另一些社會力量的作用,如由 慈善組織大力推廣公平貿易產品(fair trade products),或許可在一段長時間後,開拓出一片公平產品的市場。

整體來說,現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將顧客矮化成平面的、淺薄復刻薄的消費者,從而令各行各業的從業員,陷入刻薄、沒尊嚴的銷售服 務中。顧客儼如「暴君」或「上帝」,苛求企業員工對之曲意逢迎。

但社會企業通過將真正的人性價值附加於產品及服務中,而達到意想不到的人性化顧客的效果。再進一步說,社會企業通過持分者權益 的合理化,將員工及顧客帶進一種持分者的共同關係,有利於打破消費「苛客」與逢迎員工的市場宿命。當然,市場的長遠發展方向,是繫於各種力量的較量。但基 督徒及社會企業的努力,必須盡量將員工及顧客帶回一種人性化的關係中,而這也令市場起變化,將之引到人性的方向去。反過來說,只有擴大市場的人性化空間, 才能讓社會企業獲得適合生存的環境。

結語:「道化企業」是一個終末的盼望
基督徒及教會,若能把握以上的重點及方向,將有助於社會企業的發展,從而照顧到社會上一班備受忽視的邊緣群體。然而社會企業不僅是一個重新提出的觀念,以 引導我們建立新的企業;它更提醒我們,要以基督精神對社會上的現行企業進行改造,俾讓它們更符合社群的精神。
以上只是初步的提議,能否最終促成上帝的道完成改造人類的企業,這是一個終末的盼望。就讓我們以禱告的心,去繼續尋求上帝的指引,阿們。


http://www.hkcidata.org/database/sze/109/sze109-6.html

Posted via email from socialbizcoach's posterous

Bookmark and Share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